酒店

短篇日常科幻小说《我在南极区》(及补充的背景和现代诗5首)4000字+

  • 来源:哔哩哔哩
  • 时间:2023-09-09 11:45:06

RELIEF

我在南极区    宋泉(“鸣岭”)

小时候就想着去南极或者北极看极光。但我对天空的印象只是刚出生的那一年,白茫茫的一片,母亲指着天仿佛在我耳边说着什么话。直到我一岁那年,那天热闹非凡,来了很多人,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在一个大房子里,咿咿呀呀牙的,那次是爸爸在旁边。就在眼睛快合上的瞬间,一道异样的光茫洒落,会场顿时安静下来。看不清楚旁人的表情,我只觉得这仿佛一场宇宙给予我们的洗礼。       那是我与极光的初次相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稍大些时,我便在书堆里重寻极光的身影,但那时,我已经在3期住下了。于是我阅读了许多与天空、宇宙、磁场的书,看了许多能见到天空的动漫作品和照片,心里逐渐得到了满足。绘画课上,同学还有老师们都期待我的作品,说我“一定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但我却不想在这个地方继续画下去,几公顷的中央公园我都已经看腻了,再也找不到和天空极光有关的影片书籍了,我陷入了失望,多么想再看一眼十几年前的景色就一眼也好。

直到3年前,4期南极区开工了,我也从学校毕了业,拒绝了中央画社的邀情,也不顾其他人(不包括我爸妈)的阻拦,我去4期应聘做工了。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4期工位不多,但前去应聘的人实在太少,于是我就很快搭上了前往旧洋三角的碳极车。当然,车上人很少,沿途也没有什么风景,但据我所知,我去的地方,天空开放,邻近南极,岛屿众多,交通也便利,惟一的缺点就是由于出入地面,温差太大,颇考验人。地城接入口处,一个名字流传了下来:百慕大。现在覆盖这片曾经大洋的是厚达三千米的冰,至于4期在这里开工的原因,我想也就是因为曾经的太平洋太过荒凉,开发工作难以进行。很莱幸能与初代MOSS有一番交谈,它开始着手建造一些相关设施。而我的工作是艺术宣传和工程检查。

表面上工作内容很简单,但其实很辛苦,白天往来于冰层上下,晚上在屋子里创作,这些文章一部分像这样登上PN,一部分刊在新报《星期四》上,只有不到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虽然是辛苦了些,但我暗自庆幸可以提前几年看到天空,多么奢侈,还遇到了许多和我在一块聊得来的队友,这里的生活也不那么烦燥寂寞。那次是爸爸在旁边。就在眼睛快合上的瞬间,一道异样的光茫洒落,会场顿时安静下来。看不清楚旁人的表情,我只觉得这仿佛   一场宇宙给予我们的洗礼。

南极区的建设已颇具规模,于是昨天(8月20日)早上我同“小山”等一起去了那里工作,“小山”就是张春,由于他个子最小,但头脑最灵活,心思细腻,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小山”。我们平常关系就不错,我们都爱看书,有一次我去他房间里还书,他还拉着我讨论艺术、世界、历史,我受益良多。他的房间不大,却摆满了乐器与书,我在一旁弹钢琴,他在一旁拔动竖琴,难以想象这两个简直“室内演奏家”的家伙白天要走好几十公里的路。但这就是真的,美妙的现实,我怎么也无法后悔做出来到这里的决定。

“小山”是这么认为天空和宇宙的:人类的脚步,一开始就在这天空之下,我们一步步向上攀登,又一步步远离它,宇宙也是如此,我们将意识放在虚拟的载体上,真正的美丽就会离我们而去。天空因为意识而存在,因为意识而多彩。天空,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四千年前,当我们的意识从天空走向宇宙,我们认识了更多,期望了更多,但最后不还得回来么?回到我们大家庭里,意识必须作为整体存在,也许你被一个意识所孤立,但总有许多意识支持着你,支持着人类最终向天空和宇宙接近。”

因为“小山”和我年纪相伤,他也鲜少见过天空,因此无法说出更多对天空具体的描述。而自从我们远渡“太平洋”来到这里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变了,和以前不同,我们更开朗了,更爱笑了,更成熟了。而我则是更期待了,似乎她洒落的光茫如至在望。

列车长示意我们下车,到站了。这是最后一批由人类组成的乘组,我于是热切地和列车长握手。“幸会,我叫来泉。”他愣了一下,随即做出略带违和感的笑容和我握手,“幸会,幸会,我是科恩。”我们挥手告别。

列车远去,一瞬间,熟悉的光亮打在地面上。在这永远黄昏的大地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发出笼罩一切的光?我缓缓转过身。机械暂停了工作,四周久违地寂静无声,蓝绿色的波纹光带摇曳着,其中的波动起伏仿佛百米大树粗糙表皮下面深邃的年轮。极光又像极了美丽而珍稀的大西洋鲑(那种动物两千年前灭绝了,但人类保存了它们的基因),它们在大西洋中穿梭,从地中海到密西西比河洄游,从自己出生的地方远渡万里去诞下新生,去拥抱死亡,生命的飘带一直舞动,一直舞动,就像这极光,从我们来的方向延伸到天空的尽头。我举起微缩光刻相机,把美丽留下来,把希望之光留下来,把生命的意义留下来,再给带给更多的人。

驻足有半分钟,领队就催促我们上路了。领队名为罗温,已经五十出头的人了,年轻的时候上过火星,参加了火星五期的收尾工作(主要是人口核实和社会学报告),十年前选择回来,依旧是孤身一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回来,起初他后悔当初到火星来这个决定,别人问他关于火星的事情,他也总是沉默。在地下城4期工作彻底结束之后,上面考虑到罗温的成绩和经历、意愿,他便成了我们南极一组的领队。他似乎也已经释然了,不再逃避被我们问起过去。

准备好电子清单,装备对接仪,我们便从地上向极点前进。

眼前目前还是白茫茫的一片,即使我们专门挑了较为适宜的1月,这里的风速仍然有几公里每秒,我们相互牵着钩锁,一步步向前走。

自一千六百年前南极开始开发,极点处已经由原先的荒凉转变为“繁荣”尽管那里的人很少,但据说他们过的日子也算富足。不知走了多久,好像有半个时辰,远远就能望见两面飘舞的旗帜,那是为了纪念三千一百年前最初来到这里的两支伟大的队伍。我们在谁尔多和当地官员(隶属PN)交接工作,由于我们是核心宣传部门之一,所以他们的接待十分热情,我也久违地吃到了鱼肉。休息过一个时辰,我们便开始了正式的工作,我们在前台装了水,穿起原来的设备准备出发。

首先是邻近地面的上层。这里主要一些观测设备,极点中心是腾空透光变膜射波望远镜,直径约三公里,壮观极了。整个像银白色的薄纱盖在冰雪之上。“五号连接口正常,七号引风口正常,二十号温源正常,RH-3102号GPT正常。”经过三十分钟巡航机巡航检查,上层已检查完毕,检查全程录音录像,还有十秒将数据上传PN总部4期专用数据库4203。领队罗温核实完信息后,我们乘风梯下降至中层。“真正的任务现在才刚开始。”罗温说着。

中层区是居民区、交通区和学术区。原先的望远镜由一张巨大的白色碳素穹顶拖起,这张穹顶同时划分了地上和地下。当然,这里的人也一样不能进入上层,所以出于考虑,我们才从地上接近极点,正与极光撞了满怀。那么,这里的人也想看到极光该怎么办呢?答案自然简单,通过PN入政测试(为期三年的“魔鬼”测试)或和我们一样做工作者,同事(队友)余项就是这里的人,他工作勤恳非常,擅写诗词那些高级的古文化,有幸也上过几次报纸,他笔名为“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

上方的铁匣门一层层关闭,空气的流动明显慢了下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薄荷的味道。“这里的人都吃薄荷糖么?”“小山”不知从哪里拿出几颗糖来,但一看见领队要转头,赶快收了起来,趁之前,我和“小山”都含了薄荷糖,瞬间又精神了起来。随着深入住屋,气温升高,我们在中转亭换变了衣服(衣服是由可厚可薄的几百年前创造的新型材料制作的),和中层管理员进行了会面,令人惊奇的是.管理员竟是位年龄看上去不大的女生,她虽然年龄不大,但工作非常熟练,一个人负责了南极地区的社区,令人口服不已。临走的时候,她给我们发了一又一张南极电子明信片,我们则回以诚挚的道谢。

中层共三十户四铺,密铺在穹顶之下,五颜六色浅调的,透着银白色的光。人口核实完毕后我们进入了下层,下层主要是能源区和调磁区,一切外来飞行物都会被推走就是它的功劳。常规的调查没有什么可讲的,我这里只想描述那令人惊叹的画面。

从中层管理员通道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六座核聚变炉,红光澄澄连成一风从上层传送下来被迅速加热,源源不断的蒸气被运向中层的四壁。齿轮形的传感器镶嵌在橙亮的炉边。中庭立着褐色的柱子,那是科学家研究核变与引力波的房间,底部是一台竖放的微缩对撞机,由聚变炉作为能源。四面圆型墙壁上贴了基本粒子、黑洞、白洞、中子星、奇异星等人类早年科学发现窝清照片。底坐着悬梯直下,底部的红橙渐变为上部的白蓝,我们和科学家们隔着玻璃钢窗招手。

当天晚上,我们在中层迎客屋落宿,上传调查报告后,已经10点了,“小山”和我同住一个房间,关于这一天奇特的见闻,我们又攀谈了起来。

“听说你很小的时候就见过极光?”

“大概是这样,那经历就像现在手上口里弥漫着的一丝微弱的薄荷清香。”

“原来每个人都看过极光是真的啊。”

“哦?!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要排呢?”

“起初,我也不知道,但再次真正看过极光之后,我想我知道答案了。”

他继续说:“人们这样做就是把极光这颗种子深种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无论是在地下城还是在别的星球上都找到人类永远的方向与初心。··.··再过几千年罢,等地球驶出柯伊柏带。极光就可能会不复存在,在那里时,冥王星会成为第三个月球,那时候晚上将会比现在更亮,但白天却愈加黑暗。极光是生命之光,既使它不将继续存在生命也将继续存在。生命是由极及光带来的,生命也该去带来极光。几十万年后,在比邻星的轨道上,我们会再看见极光罢,不知道那时的极光。会是什么样子呢?”

他说的话,我不禁默记下,我们二人彼此沉默良久。

枕下。他补充说:“对了,我也问过罗温火星上有没有极光,你猜他怎么回答的?        “我猜他会说那种大气稀薄的地方怎么会有极光呢?毕竟----“

“毕竟你也问过他这个问题啊!但我问他的时候,他却只笑了笑,补充说:“那里的天空,就是极光的颜色啊。”此时的火星,不正是三千年前的“地球”吗?怀着无比向往的心情,我沉沉地睡下。

RELIEF

剧变 赊 血的史诗 湮灭了人性 冰的哀歌 覆灭了往昔 陌生的历史中 是剧变指引黎明

葳蕤变态

打击着冲不出的暮霭

扭曲的奇点

永远在视野之外

剧现伶下 惊变战来

极光 赊 听说这里没有人 那我又是谁呢? 自然神赋予我形态 但我究竟是何种形态? 人又是什么事物? 需要让我也知晓他们的存在? 我是血色的极光, 那是极光色的血, 天地宇宙间分明闪烁着无际的灰白

柔歌 赊 你是白云 飞出我的天空 经过我的窗间 伴着我的小船 向东远行 远行 你为我送行 直到青山漾起波纹 碧绿正无处诉说

直到山随平野尽 白练向愁处穿梭 我为你送行 直到空山河静 万里凝云 直到峡湾海迹 以隙与天相觑 我见不到你 就像见不到昨日的东曦

我想着你 就像想着碗里的米粒 风的絮语 也是忠句 伴一首柔歌 直到你我的梦里 白云如你 我愿做晓星 伴你

OTHERS

楼台 飞阁流丹里, 风吹落星如雨 昔日楼不台在 繁华烟云 戊申路 阳关属楚 悄悄地你走过楼台 拂过朱壁 眦前生旧迹

春霄不度

雨雪又霁

彩彻楼低晚照

画梁再斜

兰梓泽丘墟已矣

千年登台

不见前后但见天

细看处

墟里是秋烟

天下

我莅于天下

朝暮思天下

今又逢天下

寂寞无人叩响我不闭之门

辗转于天下

苦思于天下

欢欣有人聆听我孤僻之身

城里的烟火气又化作了真

溯未易天下

不赊此也

下附写作原图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